地区网站:
职位: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您的当前位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辅导 > 热点时评 > 正文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社会热点每日一谈(2)

2014-08-28 18:08:41 字号: | | 【 打印 】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将近,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chinagwyw.org)为帮助考生拓宽视野,了解最新社会热点事件,在每日发布社会每日一谈,备考的考生多看多记多想,在国考的时候才能成竹在胸。
  【备考: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new 订购地址:http://www.chnbook.org/goods.php?id=46

中国农民转型之路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中国农民转型之路

  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应该如何走?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有不同的声音,在实践中有不同的探索。一种观点认为,工商资本拥有资金、管理、市场、技术等优势,将其引入农业、改造农业,农业将在短期内面貌一新;另一种观点认为,工商资本或许在发展农业上有其优势,但“三农”不仅是农业,还包括农民和农村,资本下乡无法解决中国人多地少、农民数量庞大的问题,因而主张只有依靠农民,才能解决“三农”的根本问题。对此,中央的精神是明确的,即农业发展要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
  如何维护农民主体地位?一方面是要保障农民权利,一方面则是提升农民能力。7月,农业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把以前的“培训”升级为“培育”,可说是在“提升农民”的认识上前进了一大步。
  按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的话说,培训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培育则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即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可以说,中国正在启动一个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计划。但这仅仅是开始而已,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本期专题与您一起关注。

  中国农民要转型
  “庄稼地里挣不了钱,村里40岁以下的人几乎都不种地了。”重庆綦江区赶水镇铁石垭村农民周斗全说。周斗全所在的村民小组,284名农民中有近百人外出打工,留下种地的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
  事实上,不独重庆如此,在各地农区,50岁以上的农民已成为农业“主力军”。
  1996年第一次农业普查时,我国50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仅为18.1%,2006年第二次农业普查时上升至32.5%,10年上升了14.4个百分点。按此趋势,到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时,我国农业劳动力中50岁以上所占比重将接近50%。
  浙江省农业与农村办公室农民培训处处长陆益说,随着素质相对较高、能力相对较强的青壮年外出打工、就业,农村只剩下了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现象日趋明显,农业一线劳动力素质和能力严重弱化。
  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十一五”期间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依然习惯沿用传统生产方式和手段从事农业生产。
  重庆市合川区是当地农业生产大区,区农委农技站副站长童刚告诉,2006年以来,区农技部门每年都会在春耕前后向农民推广精量播种、中耕锄草、水稻牵绳定距调栽等农业新技术,但年纪大的农民接受起来很困难。
  “以精量播种为例,这种作物播种方法可使播种更均匀,减少播种量,使个体发育更加良好,实现高产的目的。但播种劳动强度较大,技巧掌握较复杂,很多老年农民不易掌握也不愿学习。”童刚说。
  在基层采访时发现,“老人农业”引发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进度时常受到影响;二是传统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懒人农业”替代;三是农业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推广难,现代农业发展受阻。
  这就是中国农业生产的现实。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说,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传统小农没有经过现代农业培训,不是用现代的作业方式进行生产,这部分占绝大多数,最少在90%以上。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应该被淘汰出农业生产领域,尤其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政府如果过于积极推动土地流转,过于激进地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让少部分农民拥有较大面积土地,失地农民就会越来越多。”贺雪峰说。
  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必须要正视这一现实。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将来即使超过70%,我国仍然有4亿左右人口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因此,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要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
  事实上,正是由于我国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在发展现代农业的紧迫形势下,农民转型显得更加迫切。
  山东省委农工办副主任刘同理表示,在我国现实国情下,保障粮食等农产品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让更多“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为特征的新型职业农民经营农业。
  倾听农民成长的呼声
  农民转型需要在现代农业的实践中、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逐步完成,而如果有相关的培训和引导,这一过程无疑会更加顺畅。当下,我国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上已有不少探索,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很多不足。就此,本刊采访了多地农民,倾听他们的看法和呼声。
  培训需求“冰火两重天”
  采访中发现,普通农户和职业农民对培训的需求和心态存在明显不同:普通农户对参与农业技术、技能培训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培训组织难度较大,效果也不明显。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地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新型经营主体则积极希望参与各类培训。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胡家村胡福华表示:“老百姓种地,不需要啥技巧。比如打药,一般就是蚜虫,都能看出来,其他没啥。该浇地就浇地,该打药就打药,靠经验。”
  山东莘县农民刘光为说,自己家种了3亩韭菜,凭经验就能种得不错,不需要什么技术培训。
  因为如此,一些地方为了完成上级培训考核目标,不得不用发毛巾、脸盆、洗衣粉等“奖品”,来吸引农民上课,甚至靠村干部“拉壮丁”;有的地方还搞虚假培训,弄来农民身份证登记签名,随便找人糊弄几堂课,凭所谓的“培训登记表”,就算完成了培训任务。
  浙江省嘉兴市华中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华中告诉,农村散户主要是生产自己的口粮,家庭收入主要来自企业打工,让他们不打工去听课培训当然不愿意。有些地方农民培训仅仅是为了车马费和午餐费才来的。来了也不听课,就在教室里聊天带小孩。
  相对于普通农户对培训的冷淡,近年来大量涌现的新型经营主体则对农民培训表现出强烈需求。
  山东高密种粮大户王翠芬表示,以往种地面积小,生产环节忽视一点,损失相对较小,现在种2000多亩地,稍有闪失,损失会相当严重。所以自己非常需要相关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自己也经常去各地参加滴灌、植保、新品种等方面的培训。
  重庆市农委对当地10个区县1200多户职业农民问卷调查显示,85%以上的职业农民希望能获得系统培训,其培训需求主要集中在农业职业技能、生产管理能力、市场开拓知识等三个方面。
  采访发现,有的职业农民对培训甚至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除了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免费培训之外,有的人甚至自掏腰包,到农业院校、科研机构进修,就是想多获得一些技术,多懂得一些经营管理经验和把握市场的能力。
  不要“大路货”,不要“炒冷饭”
  许多农民对培训没有兴趣,与培训内容单一、缺乏实用性也不无关系。浙江嘉兴市华中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华中说,他参加过很多技能培训,形式主义大于实际学到的内容,往往都是考试抄书,学不到实在的东西。
  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农村培训普遍存在重复培训、低水平培训、专业设置面较窄等问题,造成培训与需求脱节,培训内容多是“大路货”,没法满足职业农民个性化需求。
  “老师基本不变,上课内容都一样,每次‘炒冷饭’。”浙江省食用菌协会理事毛荣良说,农民培训需求不断变化,培训专家不变化、培训内容不够广泛肯定不行,生产需求和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师资条件不相吻合,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肯定不高。
  湖北随县宝兴家庭农场主肖保新说,农业、农机、劳动就业等很多部门都在搞培训,有的时候本来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可培训却在讲小麦种植技术。
  “现在的培训,就是把一些农民组织到一起,发两本书,照着书本把安排的内容讲完,什么都涉及一点,有点撒胡椒面的意思。三两个小时就讲完一个品种整个的生产过程。农民本来接受能力就弱,很多人听不懂,来了也学不到什么东西。”肖保新说。
  据了解,在政府内部,农业、扶贫、劳动、科技、教育等10多个部门都在搞农民培训工作,培训项目包括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雨露计划、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不下20种,资源分散,单一培训项目规模偏小,使培训效果打了折扣。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