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网站:
职位: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您的当前位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辅导 > 申论指导 > 正文

2013年4·13公务员联考申论高分的两个关键

2013-04-07 13:49:52 字号: | | 【 打印 】
  2013年公务员413联考笔试即将开始,广大考生的备考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无论之前的复习情况如何,只要把握好最后的这段时间,相信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在此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chinagwyw.org/)就申论的复习为考生总结了两个关键点作为参考,希望考生能在最后阶段弥补不足,有针对性的复习。更多内容请参考公务员教材中心的复习资料
  一、认真分析材料,得到准确论点
  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考试,材料的阅读与概括是了解申论题目的基础工作,接下来对材料的分析是针对作答要求进行而进行的最重要的工作,通过分析得到的准确的论点,才能保证申论作答不偏离方向,得到基本的分数。分析申论材料有两个步骤:
  第一步:提炼材料主旨
  申论所给定的资料往往都是围绕一个问题,这些资料大都是不够全面准确不够清晰的半成品资料。所以考生要善于透过这些资料的表象抓住事物的实质,而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
  申论材料涉及面广,社会救助、网上募捐、环境保护、生产安全以及粮食安全等问题都有可能进入考查范围。考生要在阅读材料的同时,要迅速清楚地分辨和提炼出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问题进行叙述,也就是材料的主旨是什么。
  在概括材料时,考生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申论考试中给定的资料虽然比较繁杂,但是不管材料多么冗繁,总有一些标志性的关键句在引导考生,这些关键句在揭示材料主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句在材料中的作用一般有三种:
  1.提示段意。主要是段的起始句或结论性的句子;
  2.提示材料脉络层次的句子;
  3.提示材料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主要是位于材料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语句和段落的中心句。
  申论材料中的重点词一般表现为: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前提、性质、特征、实质、观点、认为、方式等等。对于这些意义比较重要的词语,考生要先理解词语所在句段的内容,从该词的基本意义出发,结合上下文做出合理的引申或推断。
  第二步:掌握分析方法
  考生在对材料产生的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时,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至关重要,对此,建议考生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瞬息万变,每一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因此,考生在分析问题时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加以进行。
  譬如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涉及的“土地征用与土地的持续利用”问题,就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
  从政治角度分析,某些政府角色定位错误,直接参与其中,从中谋取私利,或在态度上倾向企业一方,严重影响了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
  从经济角度分析,最大的问题是征地赔偿与征地收益之间存在巨大的差额,不符合价值规律,势必造成社会矛盾;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失地农民的不满,导致了冲突、上访等社会现象;另外,要清醒认识粮食安全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要解决好土地的合理利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许多考生在申论写作环节失分较多,最终导致总体分数不高,从而无法顺利通过笔试进入面试。在此,对申论写作题的宏观答题思路给广大考生予以梳理,希望能够对备考的考生有所帮助。
  二、申论写作方面应注意四点问题
  1.文章观点应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当今主流的、积极的社会价值导向
  申论写作题所涉及的话题是非常广泛的,而且往往选择当今社会中引起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其中的许多是社会负面现象,一些考生在答题时可能会被材料中的社会负面问题所引导,出现价值导向上的偏差。如有考生在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话题时曾作出了这样的表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像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一样,当子女生活困难无法保证自己生存时,父母应当倾其所有来保障子女的生存。所以在面对经济落后的地区时我们应当优先发展民生,通过开发自然资源来解决当地居民的生存和生活问题,不用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这种观点乍看之下似乎是很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但他只看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所以其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几乎完全背离了科学发展观关于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所以在写作文章时一定要注意观点的确立,让自己的观点符合积极、主流的社会价值导向。
  2.文章内容应显示出乐观向上的态度取向
  如前所述,申论写作题所涉及的话题往往是一些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可能更多地是一些社会顽疾,如食品安全问题、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甚至是贪污腐败问题等等。面对这样一些社会问题,一些考生可能会失去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而呈现出一定的偏激心理或者是流露出某种沮丧的心理,这些都不符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处理日常事务时的心理素质要求,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分析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社会问题,坚信我们能够成功的化解和处理面临的这些挑战和问题,同时还应该具备科学的态度,能够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去分析和处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而不应当悲观沮丧或者是偏激狭隘。
  3.文章写作应当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地、全面地分析材料中的问题
  在此要着重指出的是,一些考生听到辩证地分析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这样的想法并不能说是错误的,但如果不加注意可能也会出现偏颇,或者说写作时容易导致文章的中心观点不明确,从而导致失分。有些考生认为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就是从积极或者正面的角度分析一下问题或者社会现象,然后再从消极或者负面的角度分析一下问题或社会现象,最后再强调一下对该问题或社会现象应该辩证地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多地可以理解为写作者是在“和稀泥”,充当“和事老”,因为写作文章的人并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各打五十大板”,这样的文章是很难得到高分的,也就是说考生在写作时应当标明自己对所分析话题是支持还是反对态度,然后再具体分析该问题的积极和消极方面,这样才能说是观点明确。
  4.策论文写作还应注意所提对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文章写作中所涉及的话题可能是社会的顽疾,出题人设置这样的题目是希望考生为问题的解决出谋划策的,如果考生提出一些不着边际的对策,很可能适得其反,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导致问题的恶化,不但不能帮助政府部门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给政府部门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甚至导致问题复杂化,这样的对策显然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我们所提的对策应当具备可操作性,即在现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可以实现,而不是好高骛远的空谈。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三大步对申论材料进行科学阅读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