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百科 | 公务员网址大全 | 访客地图 | 设为桌面设为桌面  | 设为首页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添加收藏
地区网站:
部门: 职位: 专业: 学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辽宁 > 申论辅导 > 真题 > 正文

2010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3-03-12 18:50:11 字号: | | 【 打印 】
  2010年黑龙江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
  《申论》试卷
  满分:2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 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 作答时限:150分钟。其中阅读资料参考时限30分钟左右,作答参考时限120分钟左右。
  3. 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在全国640个大中城市中,有300个城市缺水,其中100个严重缺水。尽管我国水资源紧缺,但水资源的浪费仍十分严重。1997年,全国仅有123个城市建成307座不同处理等级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仅在129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仅为13.4%;我国目前5万多个小城镇、370多万个乡村,9亿多人口居住地基本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从而直接导致了地表水的广泛污染,使水资源匮乏的矛盾更加尖锐;而目前我国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也只有50-6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90%以上的水平。
  水利部的最新成果显示,近年来,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减少,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最为显着,资源总量减少了12%,北方部分流域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加剧,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无锡一直因城市边上的太湖而骄傲。一曲吴侬软语的《太湖美》曾经唱道: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2400平方公里的太湖是着名的旅游之地,而无锡也被称为“太湖明珠”。
  “太湖明珠”并非言过其实,这个拥有3000年历史的城市因工业发达、商业繁荣而素有“小上海”之称。从19世纪初开始,无锡由全国着名的米市场、布码头走向区域经济中心城市。
  这个只有47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80万的城市,能有如此骄傲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大程度上归功于1970年代的乡镇企业崛起,这也是后来被广泛谈及的“苏南模式”。
  上世纪80年代任无锡市经贸委主任的沈仲兴介绍,乡镇企业自1958年就在无锡各个村镇出现,1974年以后更是风起云涌,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企业。到了1989年,无锡乡村两级工业企业产值达219.9亿元,占全省的19.1%,占全国的3.6%。
  整个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还以轻工业为主,这与无锡的工业传统有关,解放前,无锡的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是70%比30%,无锡市的传统产业是纺织业。到了上世纪90年代,无锡的产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由轻工业开始向重化工业转身。重化工业比重从1980年的42%跃升到目前的74%。
  在此过程中,无锡市形成五大传统支柱产业--机械、纺织、冶金、化工、电子(家电)。在“九五”期间,这五大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到了全市规模企业总量的70%。2006年无锡规模以上工业中,冶金、纺织、机械等行业占制造业的比重为55.5%。
  而此时整个苏南地区开始大量引入外资,无锡也不例外,1987年,无锡市实际利用外资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1%,其中外商实际投资仅占1.3%。而到1996年,无锡市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40%。
  近几年,因为经历“蓝藻事件”,太湖的污染备受关注。在此次水危机中,数百万无锡市民无法正常饮用自来水。无锡市政府在“蓝藻事件”发生后的总结是,无锡走的是一条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无锡长期沿袭着“两头在外”和承接国内外制造业转移的发展模式,生产过程中引进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和出口相当多的是耗能高污染高的产品,在产生利润的同时也产生了污染,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承接了污染。
  3. 长期从事中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研究的斯坦福大学资深环境研究员斯科特·罗泽尔(Scott Rozell)日前指出,在极度缺水的华北地区,农民只有靠打井取水,出现了有2000多万口井遍布农村的“奇迹”,并展现出水资源的严重危机,他说:“现在的问题是,水位越来越低,而且打出来的水越来越贵。”他还表示,中国已经有了完备的保护水资源的法规和政策,“问题在于,政策是不错,可是实施这个政策很困难。”
  去年7月《了望东方周刊》的一项数据显示,随着降水量的减少,从1976年起,河北一直在超采地下水,30多年共超采1200多亿立方米,这相当于200个华北地区最大淡水湖白洋淀的蓄水量。地下水位一降再降,形成了“世界奇观”的地下漏斗区。而且,近10年来,河北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了200多处大地裂,最严重的沧州比上世纪70年代初地陷近3米;海河防洪墙下陷两米;秦皇岛的海水内侵已经到了京山铁路线以西,地下水早已不可饮用;北戴河的枣园里,原来供应国家领导人喝的甘甜的井水如今已经全部变成了咸水。
  4. 今年,央视经济半小时曾策划了一个节目,寻访中国污染最严重的5条河流,流经上坝的横石水入选。央视经济半小时曾经以《横石河流过死亡村庄》为题对其做过报道。严格说来,横石水应算北江的一条二级支流,它发源于韶关市大宝山,一路流经4个村庄,在翁城汇入翁江,翁江又在大站镇汇入北江。横石水本是从大宝山流出的山泉水,它冲击出了凉桥、上坝等村落肥沃的土壤。
  20多年前,横石水清澈见底的水流淌过石子一路欢唱,20多年后,横石水在上坝等同于死水,人称“死亡之河”。10月26日,记者第一次见到了这条河水,河滩边的石子已被染成深棕色,就像劣茶泡出的厚厚茶垢,河岸上沿沉淀出一条黑色金属带。这景色没有任何生物作衬,村里人说,这河里的鱼虾1980年后就绝迹了。横石水边异常安静。河边不长一根水草,岸旁没有一个人,没有牛羊的踪影,也没有昆虫的吵闹。
  横石水究竟有多毒?今年6、7月发洪水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林初夏带着他的学生,取了一些横石水,稀释了10000倍,结果发现,水生物还是不能在里面存活超过24小时。稀释10000倍后,横石水仍然有毒。
  这件事更具体的含义是,横石河水流到翁江,其毒性仍不足以被稀释。林初夏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横石河的毒性可顺延下游50公里,大雨时,其毒性甚至可以去到100-200公里远的地方。就是这样毒的一条河,上坝村村民在它边上住了30余年。
  除了水污染、水资源紧张之外,还有一种潜在的危机在延伸。
  5. 世界银行环境与市政高级工程师樊明远最近在一个关于水价的论坛上称,应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他认为,导致目前水资源浪费相当严重,水污染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主要原因是水价构成不合理,水价偏低,没有反映出水资源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
  今年4月以来,一股水价提价的“潮流”席卷了全国各大城市。
  2009年全国部分城市水价调整统计表
  6. 伴随着水价的上涨,各种质疑声也不绝于耳。
  有学者质疑,如果涨价是为了体现水资源的稀缺程度,那么,提升的应该是水价构成中的水资源费,而不是企业供水价格。所谓水资源费,是政府为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而针对取水单位征收的资金,其实质是针对使用水资源征收的税款。但许多地区水资源费征收不足。在兰州,据听证者介绍,水价中的水资源费仅每立方米0.05元。而在当期的涨价潮中,增收水资源费并非主流。明确上调水资源费的,仅有天津等少数城市。天津市此次调价中,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公司,水资源费由每立方米0.25元调整为0.63元;直接从江河湖海水库取水的,水资源费由每立方米0.10元调整为0.20元。但就全国而言,水资源的收费并未完全步入正轨。
  水价上涨能否带来水资源的节约?在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的沈大军博士看来,对我国的绝大多数家庭来说,水的使用是一个刚性需求,仅靠提高水价一项措施来推动节约用水,节约空间不大。他认为,对一个普通生活水平的三口之家来说,基本上每个月的用水量在8-12吨,压缩的空间不大。因为我国几乎很少有家庭有游泳池和草坪,水价调高后抑制的只可能是类似游泳池那样过于奢侈的需求,而日常生活的用水量很难减少,不可能过去一天洗一次澡,涨价后就一个星期洗一次,所以认为涨价就能节约用水的说法对多数家庭并不适用。
  7. 8月6日,河南省洛阳市举行了水价调整座谈会,而之所以举行这个座谈会,是因为7月31日洛阳市水价调整听证会上出现的18位代表有17位同意涨价的结果被很多人质疑,认为这场听证会没有反映民意。最终,洛阳市政府决定通过网络公告、自愿报名的方式,邀请59名市民,再举办一场水价调整的座谈会。
  7月29日的宁波水价调整听证会上,15名听证会参加人分别站在各自的立场,对水价是否该调整、调整原因、调整幅度、上调后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工作等各抒己见。
  洛阳水价调整座谈会上网友发言一组:
  市民一:第一个问题就是调整价格,有无政策和法律依据。
  市民二:这个企业到底亏损不亏损,他们把我们纳税人的钱用到哪里去了?
  市民三:刚才律师针对“售水定价成本监审报告”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置疑,我是赞同的,我认为该报告不具有科学性。
  市民四:如果非要涨价,我建议居民用水十吨以下不要再涨价。
  宁波水价调整座谈会代表发言一组:
  王军海(市自来水总公司):水价和成本明显倒挂,企业亏损严重。因此,合理调整水价有利于促进供水企业健康发展。
  王泰琅(市人大代表):适当调高水价,能避免水资源浪费,保障水质,但涨价幅度应少一些,调价后,自来水的水质应有提高。
  吴明华(消费者):水厂亏损不应完全由百姓来“埋单”,应多听各方声音,慎重稳妥地进行水价调整。水价调整应分步实施,且幅度不能过大。
  周海铭(市财政局):水价应该调整,有必要利用价格杠杆,引导居民改变用水观念,增强节水意识。企业的财务成本适当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胡文翔(市政协委员):本次水价调整幅度最高不应超过25%,而且,三年内不能再次提价。
  施民伟(市消保委):水价应该相应提升,但是,政府同样也是受益者,政府理应承担一部分供水价格成本。
  唐剑冬(市总工会):水资源是公共资源,水价不能完全与成本挂钩,一部分应由财政补贴,调整的幅度不宜过大。应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
  8.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8月4日做客新华网,就目前备受关注的水电气价格改革话题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他认为,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牵扯多方利益,但长远来看,只要价格理顺了,那么在资源的最优分配、在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引导结构调整等方面就会有长期的、好的作用。
  周大地认为,水电气这类资源性产品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前些年在新保守主义思潮下把所公益性产品全部市场化也是一个潮流,包括电力体制改革的竞争也都是市场化。但是现在回头来看,在这些问题上,还需仔细研究。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如何找到“市场化”与“公益性”的平衡点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9.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水资源中心主任邵益生指出,在中国,自来水作为一项公共产品,其价格一直由政府根据水成本制定。水成本包括调水成本,净化费用和污水处理费用,其中调水成本所占比例最大。
  “近年来,由于城市本地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导致大范围调水工程增多,增加了调水成本和污水净化及处理成本,从而使自来水价面临上升压力,这些工程巨大的耗资,最后也将反映到水价上。”邵益生说。据他介绍,目前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包括引滦入津工程、引碧入连工程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等。
  广东省江门市副市长李崴表示,在自来水定价上,地方政府容易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社会舆论普遍不赞成涨价,而另一方面,持续上升的水资源成本使政府面临压力。他说,虽然自来水价格由政府最后制定,但由于污水处理等环节已经完全市场化,所以对水价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市场调控下的水资源成本。
  10. 法国的供水企业市场化改革颇具参考性。法国采用“国有民营”,保留了水业资产产权的最终公有,并通过特许经营和租赁/管理合同等方式,将经营责任转移给私营企业,以提高运营和管理水平。这种模式通过在准入环节的竞争来控制成本,由政府采用招标等方式选择优质企业经营供水。自来水的定价则需要由独立的专业咨询公司测算得出,并经市政议会讨论决定。政府角色定位于行业的监管者和协调者。通过这种模式,法国水业保证了“自然垄断”的水务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市场竞争--干不了,让别的水务公司干。
  2002年以来,中国特许经营的改革模式应用也逐渐增多。不过,相比之下,国有股权转让等方式由于能够短期让地方政府获得大量资金,同时摆脱基础设施的主要投资责任,颇受青睐。但这样一来,争议便随之而来:管网等公用事业设施建设的资金,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该如何分担?争议的深层次问题是,在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政府是否该保留所有者的角色?显然,这与供水企业和水价改革的定位密切相关。
  《中国青年报》马涤明认为:水电气热等公益产品,一头是垄断形成的强势,一头是弱势的消费者涉及民生的基本需求,因而其价格机制的设计尤其要谨慎、科学与合理。如果垄断企业一抛出“成本论”杀手锏,政府便就范,消费者便“被同意”、一“听”就涨,那么很难说这种价格机制是科学合理的。
  11. 2007年,法国威立雅水务(黄河)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威立雅)以17.1亿元的“高溢价”收购原兰州供水集团45%的股份,成立了兰州威立雅,并获得30年的兰州市供水特许经营权。曾参与该次改制的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称,17.1亿元中有6.99亿元是股权收购价,其余约10亿元的增资,是企业发展的后续资金,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这意味着,基础设施投资,本就是法国威立雅“胜出”的代价。
  但近年来,在兰州市政府的要求下,兰州威立雅及原兰州供水集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工程。例如,出资3亿多元,向榆中的夏官营、和平镇供水,日送水能力5万吨,大大改善了当地和大学城的水质;投资200多万元向青白石乡供应自来水;投资682万元配合九州开发区完成上水管线工程建设;投资234万元完成彭家坪加压站改造工程;投入1100万元建成龚家湾四级加压站泵房;完成了向安宁区日增供水7000立方米的工程;所有水泥管道基本改造完成,大大降低了爆管的风险;实施供水扩建工程,增加了供水能力。
  上述工程将进入企业成本。对兰州威立雅而言,这些项目符合兰州市发展规划,因此“难以拒绝”,却并非全部“划算”。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一系列迹象显示,2009年,中国的资源价格改革正在提速,首先是在年初,国家借助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之机,推出了酝酿了多年的燃油税改革,再到眼下各个城市的水价改革,接下来,电价以及天然气价格改革步伐也会加快。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在《石油价格办法》发布当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未来油价调整将成为常态。有多位专家指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是一定要进行的,2009年,应该是中国进行资源价格改革的一个难得的时机。
  三、申论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60分)
  1. 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我国水资源状况及潜在危机。(40分)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准确,不少于300字。
  2. 给定资料8谈到“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如何找到‘市场化’与‘公益性’平衡点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请你谈谈其“难”在何处?(20分)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准确,不少于150字。
  (二)近期,城市居民用水价格上涨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看法不一。假如你是某市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需对各方意见进行回复,请写出回复提纲。(60分)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合理,条理清楚,语言准确,不少于350字。
  (三)有人说:“如果现在还不珍惜,最后一滴水将与血液等价”。参考给定资料,以“水的价格”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80分)
  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充分、逻辑严谨、语言畅达,800-1000字。
  2010年黑龙江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给定材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60分)
  1.根据给定材料,概述我国水资源状况及潜在危机。(40分)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准确,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是水资源紧缺,严重干旱缺水。具体表现为水资源紧张和水污染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少,人均水资源十分贫乏;我国有接近一半的大中城市缺水,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严重。另一方面,污水处理能力低,重复利用率低,尤其是一些地区走传统工业化道路,不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更造成严重的污染,从而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
  潜在危机是指水紧张和水污染会造成更为严重的问题--生态环境破坏。河北为缓解水资源紧缺而大量开采地下水的行为,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引发了地下漏斗、地陷和海水内侵等问题,破坏了生态平衡;水污染不但造成环境恶化,如太湖美景因水污染而消失,而且威胁到人类健康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发展,如横石水污染造成了鱼虾绝迹,生物无法生存。
  2.给定材料8谈到“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如何找到‘市场化’与‘公益性’平衡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请你谈谈其“难”在何处?(20分)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准确,不少于150字。
  【参考答案】
  寻找“市场化”和“公益性”的平衡点的难点在于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牵涉了诸多利益群体,难以进行协调。
  一方面,进行水价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从而反映出水资源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将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和促进水污染治理。
  另一方面,资源产品涉及每个公民的切身刚性需求的满足和生活必需,属于公益性产品,提高水价对低收入群体的负担会相应增加。
  (二)近期,城市居民用水价格上涨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看法不一。假如你是某市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需对各方意见进行回复,请写出回复提纲。(60分)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合理,条理清楚,语言准确,不少于350字。
  【参考答案】
  关于水价上涨效果的问题。理顺价格,反映出水资源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在资源的最优分配、在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引导结构调整等方面会有长期的、好的作用。
  关于水价调整有无依据的问题。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为水价调整提供了政策导向。
  关于水价上涨合理性和政府承担水成本的问题。自来水价格由水成本构成,水成本包括调水成本、净化费用和污水处理费用。近年来大范围调水工程增多,增加了调水成本和污水净化及处理成本。国家在一些大型的调水工程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已经承担了很多水成本。但是由于污水处理等环节已经完全市场化,市场调控下的水资源成本对水价起决定作用。
  关于水价上涨幅度的问题。在水价调整过程中,政府会充分考虑群众切身利益,合理调整水价,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
  (三)有人说:“如果现在还不珍惜,最后一滴水将与血液同价”,参考给定资料,以“水的价格”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80分)
  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充分、逻辑严谨、语言畅达,800-1000字。
  【参考例文】
  水的价格
  有人说:“如果现在还不去珍惜,最后一滴水将与血液同价。”给了我们巨大的警示:水价短期之沉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不珍惜水资源,若干年后,人类将要面临“水荒”的灾难。
  水是生命之源。水作为一种具有刚性需求的资源性产品,它的价格变动牵动着无数百姓的心。近期国内许多城市因为水价上涨而引发了社会大量争议,争论焦点在于如何在“市场化”和“公益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一方面,水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稀缺资源,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必将导致“公地悲剧”,价格改革走市场化道路是不二之选;另一方面,水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水价的上涨对中高收入者而言影响不大,但对低收入者而言不可能是个利好消息,于民生大不善焉。
  水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它的减少与二点密切相关:一是正常使用而减少;二是因污染而无法使用。其中污染为祸剧烈。近几年,太湖因为“蓝藻事件”而遭污染,致使数百万无锡市民无法正常引用自来水,太湖的污染其实与普通市民的使用关系不大,主要还是因为工业发展产生的废水直接排放至太湖所致,而如果单纯涨价,将这部分治理成本转嫁到普通市民身上大有不妥。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形成机制”。关键点在于环境损害成本要在价格形成机制中得到最大体现。
  加大企业污染排放成本。环境保护部门要依照法律对于排污企业建立排污收费制度,污水排放的成本要大于净化水资源的成本,对于超标排放的企业要加大惩罚力度,直至关停。用制度对企业进行引导,以促使其转型,走低污染、低排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深化区别水价制度。现有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价格已有区别,一般而言,企业用水的价格要比生活用水的价格高。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改革中要将这一点体现的更加充分,继续上调企业用水价格,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保持不变或进行小幅调整,使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水价的上涨会促使企业更加注意节水措施,以节约企业成本。
  水价之争,是资源环境等公共利益和一些个别企业利益之间的博弈。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并非一涨了事。只要全社会都形成水之宝贵无价可比的意识,水与血液同价的情形也就永远不会出现。
分享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