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网站:
职位: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您的当前位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河北 > 申论辅导 > 真题 > 正文

2009年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13-03-19 10:45:03 字号: | | 【 打印 】

  【资料7】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严重的干旱迫使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农村的水利建设。不难发现,灾情之所以如此严重,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年我们对农业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水利建设欠账太多,在不少地方,农业已经回归靠天吃饭的老路,以至于一旱就灾。根据水利部网站提供的数字,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设于20 世纪60-70 年代,由于多年来管理维护较差,全国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建筑完好率不足40%,工程失效和报废的占26%;全国19.5 亿亩耕地中,仅有 9.1 亿亩具备灌溉条件,10.4 亿亩为“望天田”,旱涝保收面积仅有5.92 亿亩。水浇地大部分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5,实际上已经无法满足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农村小型水利设施退化更加严重。不少地方的农民把这些工程形容为“堰塘像碟子、渠道像筛子、水库像池子”,致使许多灌溉面积徒有虚名。
  2008 年11 月18 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指出,目前全国有一半多(53%)的耕地靠天吃饭,缺少基本灌排条件;很多灌区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还十分薄弱,每年水旱灾害造成粮食损失约为1000 亿斤。他说: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既能增加机械、建材等的需求,拉动当前的经济增长,又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论对当前还是长远,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政府主要投入大型工程和公益性设施,同时对农民建设小型农田设施进行补助与奖励。”
  2009 年2 月13 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旱情如此严重,其直接元凶固然是天灾,但幕后黑手却是人祸。透视旱灾,缺的不仅是水,也暴露出背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抗旱意识不强、水资源的粗放利用等问题。很多地方重工轻农、重商轻农,农业水利建设基本没有投入。
  虽然中央决定投入4 亿元解决目前的旱灾问题,但这只能是权宜之计,不能解决长远问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一旦遇到大旱,只能靠临时调动大量的抽水机来抽水灌溉,或靠肩担车拉浇地,常常是“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杯水车薪”,收效甚微。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要如同修建铁路、机场、图书馆等公共基础设施一样,加大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抗击旱涝灾害的能力,做到未雨绸缪、心中有数。
  【资料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要狠抓农田水利建设,采取奖励补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薄弱的局面。
  2009 年2 月8 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南农村视察明确指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抗旱能力的要本之策,要加强控制性水源工程和应急性水源工程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灌区配套改造,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所谓机制就是为了达到一个确定的目标形成一系列科学、规范、配套、可行的制度和方法),需要统筹考虑各种因素:首先,需要国家的支持,通过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建立合作经济社等方式进行政策性辅助;还需要市场的高效调节,市场的效率和竞争机制可以调节价格也可以保证农民的用水效率;也需要农民合作起来,实现乡村社会基础的重建和共同体维持,把乡村水利供给的社会基础筑牢。
  抗旱减灾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克服靠天等雨的意识和松懈麻痹的思想,实行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才能提高长效应急抗旱减灾能力。
  【资料9】
  L 教授把由于农田水利设施荒废引起的水资源短缺称为体制型缺水,这是一种体制问题而引起的缺水,他指出,对于资源型缺水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加大资源供给,兴修水利开发先进的节水设备等手段和措施来解决,而解决体制缺水问题还得从水的分配和管理入手,处理水资源供需矛盾,不仅在于水资源本身稀缺性,更在于我们自身在水的利用和分配上存在一定缺陷,现行的大而公的水资源开发管理体制,自然会导致人们对水的过度使用和浪费。L 教授认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方式和市场方式即将公共资源变成私有资源,在这方面甘肃张掖的试验值得其他缺水的地方效仿。张掖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农业生产区,但是通过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构,把缺水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具体的做法是鼓励农户自己或合作出资打机井,通过用水成本核算个体农户用水支付费用,充分发挥农民和合作组织在工程建设、使用维修、水费计收等方面作用,以农民的自主性来解决农田用水问题,以市场方式建立了用水价值的概念和水权交易制度。农民有了有水资源商品观念后,会考虑改进技术来提高灌溉效率或者选择水量更少的作物进行播种,进而刺激农业产品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L 教授说,大旱还在继续恶化和扩大,就长期而言,如果不能解决缺水的体制因素。不能在全国尤其缺水地区建立一套有效的水资源分配方式,进而形成一个节水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话,很难解决当前水资源短缺问题。
  【资料10】
  中国人民大学T 教授认为,提高抗旱救灾能力最关键的是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低成本、低代价的粮食安全战略,种粮几乎没有什么效益,所以为粮食生产服务的 “农水”也不可能让市场来解决,农水一涨价,农民觉得不合算,就干脆不浇灌了,如果有太多的农民不浇灌,国家粮食安全就成大问题了。因此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不宜进行市场化。作为一种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资产,农田水利设施并不完全适合私人经营,计划方式仍然有效,政府管理不仅应该而且必要。当前我国不少地方进行的农田水利建设片面市场化的做法应该予以调整。近年来我国实行了许多的市场化改革,但结果却是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日趋涣散,市场化成了政府部门“甩包袱”的工具,如果任其长期发展下去,将会严重损害我国粮食安全。
  T教授说:“农田水利建设的修建属于公共品建设,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政府应该唱主角。另外,一些农田水利建设是需要集体行动的,分田到户与过去相比的确难以组织起大的农田水利建设,但并不是没有任何办法。可考虑当地农村的自身特点,对于合作传统良好的农村社区,可以直接引入用水户协会等合作模式,由政府加以适当补贴,帮助其自立发展;而对于分散严重,基本无法合作的村庄,则应该详细考察其分散状况,对症下药,帮助其解决村庄组织问题。为了彻底解决“少雨就旱,多雨就涝”的恶性局面,建议国家或者省市部门拨出专门经费,让农民农闲时修建沟塘渠堰,实现“贮水于民”。
  三、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概述2009 年我国旱灾基本情况及特征。(20 分)
  要求:概述全面,要点突出,层次清晰,语言流畅。400 字以内。
  (二)给定资料中有人认为2009 年我国旱灾既是天灾,也是人祸。你认为这场旱灾中的“天灾”和“人祸”指的是什么?与旱灾是什么关系?(20 分)
  要求:观点明确,语言准确,简明扼要,文字流畅。250 字以内。
  (三)给定资料9、10 中,L 教授和T 教授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方式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这两种看法是什么?你对此怎么评价?理由是什么?(20 分)
  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晰,简明扼要,语言流畅。250 字以内。
  (四)结合给定资料,从“构建抗旱减灾的长效机制”的角度,以“在旱灾面前我们如何作为”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联系实际,文字表达流畅。1000 字左右。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公职类考试资讯、公告等考情,您可以把公务员考试网Ctrl+D收藏,如有疑问请在线 咨询提问